千年前,这里以盛产丹砂闻名。因地处南方,故称南丹。在唐、明、清时期,南丹炼丹、用丹之风盛行,“丹”在当地具有深远意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丹“丹文化”。
南丹“丹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土司文化影响深远,民俗文化绚丽多彩,矿藏文化闻名遐迩,白酒文化享誉区内外,工业文化辉煌大气。丰富多彩的文化为文化旅游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节日——南丹丹文化旅游节。2011年,首届南丹丹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大气磅礴。大型鼓乐歌舞、白裤瑶男女群舞、彩调歌舞、民族情景歌舞等精彩节目,将南丹文化进行艺术演绎。南丹多元民俗文化的魅力,赢得了全场喝彩。
节庆期间,还举办了中国南丹白裤瑶陀螺邀请赛、美食商品展销活动和神秘白裤瑶民俗风情旅游等活动。游客既可以观赏“瑶山少儿鼓舞”、山歌拳、蚂拐舞、板鞋舞等民俗文化舞台表演,还可融入到抛绣球、背媳妇、板鞋等民间互动游戏活动之中,品尝当地各种风味小吃。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赞不绝口。
首届丹文化旅游节不仅充分展示了白裤瑶多姿多彩的铜鼓文化、陀螺文化、饮食文化和歌谣文化,同时还融入壮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元素共同展演,通过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精心发掘“丹文化”。
南丹聚居着壮族、汉族、瑶族、苗族、水族、布衣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共存共荣、和睦相处,长期融合形成的地域文化,有着浓郁地方色彩和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其中白裤瑶文化、水族文化和土司文化影响最为深远。
白裤瑶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浓缩了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足迹。白裤瑶文化中保留着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独特的理解,对人类社会长期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为探索文明的起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例。
水族是南丹的主要民族之一。除了远近闻名的水书,水族饮食、山歌、服饰、民俗文化都很有特色。每到过节,水族同胞都会做上一桌独具特色的美味大餐;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对唱山歌;水族姑娘聚在一起刺绣,比试谁更心灵手巧。
南丹土司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在北宋开宝七年(974年),朝廷赐新印“南丹州印”钦定莫氏为世袭的土司,管辖南丹地区。从那以后,土司制度在南丹持续了近千年。莫氏土司是这块土地上最原始、最古老、曾经最有权力的家族,对南丹地域文化的发展历史影响最大。南丹还享有“中国板鞋舞之乡”、“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等美誉,“白裤瑶服饰”、“南丹民间铜鼓艺术”和“壮族埋蚂拐”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南丹县还成功举办了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红水河蚂拐节、白裤瑶民俗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绚丽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活动达到了“以节扬名、以节交友、以节厚文、以节活县”的目的。
南国之丹,文化多元;“丹文化”旅游节,内容丰富。文化节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而且对树立南丹新形象,促进南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