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pg电子下载 > 节日民俗 > 传统节日 > 福建连城新泉杨家坊春节习俗

福建连城新泉杨家坊春节习俗-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作者:李永炀来源:网络2020-04-07
福建连城新泉杨家坊春节习俗

杨家坊位于连城县新泉镇,目前有乐江、乐联两个行政村,人口大约6000人,这里保存着杨家坊大宗祠,该祠公元1330年始建,距今有近700年历史,现为连城县文物保护单位。由该祠推断,杨家坊至少有700年的历史。

据《连城县志》记载,民国29—31年,全县分作三个区,第二区:区署驻地杨家坊(乐江),管辖今朋口、莒溪、新泉、庙前等乡(镇)辖境,这里居住的百姓,杨李两姓各占一半,据说以前杨姓为主,后来杨姓部分人口搬迁到芷溪,李姓人口逐步增加,为避免误解杨家坊为杨姓聚居地,在乡贤李步青等人牵头协商下,杨家坊改名为乐江。

春节,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是团圆的节日,喜庆欢乐的节日,杨家坊过春节,我最深的感受是虔诚的节日。

一、备年货

最先准备的是酿酒,客家米酒对时令的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糯米发酵后必须在冬至前放水,酒做好后必须认真过滤、“割脚”几次,让颜色变深质地透明。

腊肉,一种是将猪肉或者牛肉泡在酒里,加入茴香、八角、盐巴。浸泡后晒干,继续浸泡继续晒干,如此反复挂起风干,我们称为风腊。还有一种是肉类用米糠熏烤。

塞鸡塞鸭,将鸡鸭圈养,每日将米糠抓捏成条形,塞进鸡鸭口中,这样的鸡鸭非常肥硕。

花生、黄豆加入洗净的沙粒在锅里炒熟。因为加了沙粒,受热均匀,炒出的花生豆子特别香。

茶点,以前常见的是橘饼(含大吉大利的意思)、冬瓜糖(本地叫添丁)、红枣(枣和早谐音,意即早子)、兰花根(炸面粉条外加白糖,兰花是一分二,二成四,呈几何级数递增的花卉,指很发)

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二、扫尘

杨家坊的百姓对过年搞清洁卫生是很慎重的,必须翻阅通书,挑选日子,挑选出来的好日子一般二到三个,日子挑选出来后,家家户户同时进行。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三、入年界

每年的十二月二十五叫入年界,正月初五为出年界,入年界后,必须将祖宗像挂在厅堂正中,见面问候大家变得彬彬有礼,过年是不能爆粗口的,谁违反了,会迅速遭到大家谴责。

从这一天开始不得到邻居家借火做饭,大厅香案摆好,可以贴春联,挂年画了,杀猪宰鸡鸭时,必须将血淋在草纸上,祭祀时将纸分作三份烧掉,一般祭祀安排在除夕上午,鸡一般杀两只,祭祀一只(除夕和年初二时祖宗像前供奉),留一只作晚宴,烧香顺序为先对天地,后对本宅土地伯公(一般在上厅有个牌位,上书“长生土主瑞庆夫人神位”),然后祖宗像前。

四、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古代又叫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往往起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如我老家的对联大厅中央每年的对联是一样的:“书储邺架,学效鲤庭,念先人机杼家传诗礼文章贻榖远;日映花砖,光含蓉镜,愿后嗣方薇世衍箕裘德业迪光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如老人家的房间门上贴“人寿年丰”;“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我们把它叫做瑞签,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如仓库上写“五谷丰登”;“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如菜橱上贴“食德饮和”。

五、守岁

杨家坊有句谚语,“年三十夜没有闲锅盖”,大伙一边守岁一边喝酒,锅里蒸着年糕。年糕是年年高升的意思,一定要做的。

守岁守到什么时候,当然是守到年初一开门为止,杨家坊年初一的到来,并不是以凌晨零点为界的,必须由通书说了算,总之是子、丑、寅、卯,每年不一样的,只有到适宜开门的时辰才开始燃放烟花爆竹。直到岁朝清供祭祀完毕,守岁才结束

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这么几种过年方式在杨家坊除夕日演绎得非常完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六、岁朝清供

农历的正月初一,今人称“春节”,古人称为“元日”、“元旦”,这是一年光景新的开始。又因它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这一天也称做“三朝”。过去,无论宫廷和民间,这天都会置办天竹、腊梅、水仙、柏枝等,或摆于几案之上,或插于古瓶之中,增加节日喜庆气氛,亦图吉利之意,表示“迎春接福”和对来年美好愿望的寄托。文人墨客则讲究情趣,营造意境,会在案头摆上古瓶古尊古盆,插上时令花草,配以应节的吉祥物件,宣示迎春贺春、祈福迓祥的美好心情。这种设置,便称为“岁朝清供”。

杨家坊的岁朝清供往往是在神桌上贴上三条瑞签,摆上水仙,或者插上柏枝、腊梅,如果是立春日还必须将桃花、李花、油菜花绑成一束,或者放置在神桌上,或者用长长的竹竿高高举起。桌上的供品,为年糕、橘子、添丁、福圆,清一色的斋果,不能有荤物杂与其中。摆好后,静待开门时辰,时间一到,燃放烟花爆竹,烧香祈祷。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七、拜年

开门时间到,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有收入开始,还必须给父母、爷爷奶奶送红包祝福。

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

早上一定是吃年糕,面条、豆腐干等斋菜。

八、拜像

年初二,挑选最大的肥鸡和一些供品到宗祠、祖堂拜祖宗像,给老祖上香,必须敲着锣鼓出发,一是对祖宗敬仰不忘源头,二是宗亲喝酒小聚交流。拜像因为房族不同,锣鼓节奏也不同,各家有自己的节奏。

拜像后各自走亲访友,开始应酬,酒宴绵绵。

九、闹花灯

杨家坊游灯前必须到公爹处焚香祈愿,正月游灯结束,也必须到公爹处还香。公爹是在一株枝繁叶茂的古榕处,百姓经常到此烧香祈求还愿。

龙灯,从连城姑田学习而来,1933年正月,杨家坊杨、李两姓共同游龙,称得上史上最长的一次,有72节,180多米长。1981年正月,游的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长的一次,也是杨家坊历史上第二长龙,有54节,近150米。现在的龙灯由杨姓一脉制作出游。

夜台,实际上就是一种花车,不过这车没有轮子,由彩纸、花、灯构成,里面的人物为小生或小旦装扮,由壮汉抬着出游,周围有时管弦悠扬,有时锣鼓喧天,庄重、喜庆、热闹。

船灯,是跑旱船的一种热闹方式,扮演艄公和纤夫的动作夸张、幽默。一路逗笑,船身高低起伏,劈波斩浪,有惊无险。

犁春牛,流行闽西连城一带的“犁春牛”与流行台湾高雄一带的“牛犁阵”,隔海相望,同根同源。闽西连城县是客家人聚居地。连城的“犁春牛”是从中原传入的,在立春前后举行的一种群众性巡游活动,杨家坊一带最为流行,迄今有500多年历史,保留着中古遗风,原汁原味。农夫与牛郎的扮演者也必须将农事活动作夸张表演。

花灯,由芷溪引入,除了灯火辉煌色彩华丽气派之外,纸包火的危险,走马灯的动感,擎灯者的慎重、壮汉把风的敏捷都是看点。

十、会期

因为以前村庄较大,正月十三、十四都是会期,亲朋好友在这两天来得比较齐全,这一天往往都有演出,或戏剧或木偶,吸引八方来宾。晚上也将游灯活动推向高潮。

十一、百花生日

正月二十为百花生日,这一天,家家户户做捆粄,当做节日看待,百姓把庭院里的花卉重新分盆整理,移栽施肥,期盼姹紫嫣红的春天到来。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电子邮件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