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pg电子下载 > 传统文化 > 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牌楼和牌坊

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牌楼和牌坊-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作者:不详来源:网络2019-05-29
中国特有的文化标志:牌楼和牌坊

牌楼,与牌坊类似,汉族传统建筑之一。最早见于周朝,最初用于旌表节孝的纪念物,后来在园林、寺观、宫苑、陵墓和街道均有建造。

北京是中国牌楼最多的城市。一种有柱门形构筑物,一般较高大。旧时牌楼主要有木、石、木石、砖木、琉璃几种,多设于要道口。牌楼曾作为多届世博会中国馆的门面建筑,吸引了世人的视线。其中1867年世博会中国馆牌楼使用木、竹和麦秆等材料,造型简单,令人赏心悦目;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中国馆以一座精心雕凿、涂饰的全木牌楼为正门,浓郁的民族特色吸引了参观者和各国参展官员;1900年巴黎世博会的中国牌楼外形仿造国子监琉璃牌楼,气势恢弘。

牌楼和牌坊的区别

牌楼和牌坊的区别在于牌坊的横梁上不起楼。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从形式上分,牌楼只有两类。一类叫“冲天式”,也叫“柱出头”式。顾名思义 ,这类牌楼的间柱是高出明楼楼顶的。

另一类是“不出头”式。这类牌楼的最高峰是明楼的正脊。如果分得再细一些,可以每座牌楼的间数和楼数的多少为依据。无论柱出头或不出头,均有“一间二柱”、“三间四柱”、“五间六柱”等形式。顶上的楼数,则有一楼、三楼、五楼、七楼、九楼等形式。

在北京的牌楼中,规模最大的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宫苑之内的牌楼大都是不出头式,而街道上的牌楼则大都是冲天式。

建筑作用

一般来说,牌楼不外乎是:作为装饰性建筑;增加主体建筑的气势;表彰、纪念某人或某事;作为街巷区域的分界标志等。

北京的牌楼比别的城市多,数百年国都使北京的殿堂、庙宇、大建筑群,以及需要纪念和表彰的事件、人物相对较多,作为装饰性的牌楼也就多起来。元大都时,全城分为50坊,明代分四城(区),36坊,清代分五城(区),坊依旧。这也是北京牌坊多的一个原因。

从结构上分,中国的牌楼可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木牌楼。这类牌楼数目最多,基础以下(地下部分)用柏木桩(现代用水泥浇铸),称地丁。基础以上各根柱子的下部用“夹杆石”包住,外面再束以铁箍。如果是不出头式,则柱子的顶端以“灯笼榫”直达檐楼的正心行(檩)鰕,与檐楼斗拱连接,上下一气。

街巷木牌楼顶部出檐甚短,做成悬山或庑殿式。每根柱端耸出脊外,柱顶覆以云罐(也叫毗卢帽)以防风雨侵木柱。楼顶所用之瓦,亦因其作用和地点不同而相异。内廷各坊之顶用各色琉璃瓦,街巷诸坊多用黑色布瓦。

第二类是琉璃牌楼。这类牌楼多用于佛寺建筑群内。经初步调查,北京仅有三间四柱七楼一种。它的结构是,在石基础上筑砌6尺~8尺的砖壁,壁内以喇叭柱、万年枋为骨架。砖壁上辟圆券门三个,壁下为青、白石须弥座,座上雕刻着各种风格的艺术图案。壁上的柱、枋、雀替、花板、龙凤板、明楼、次楼、夹楼、边楼等均与木坊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坊用黄、绿二色琉璃砖嵌砌壁面,远远望去威严壮观。

第三类是石牌楼。这类牌楼以景园、街道、陵墓前为多。从结构上看繁简不一,有的极简单,只有一间二柱,无明楼。复杂的有五间六柱十一楼者。由于本身的结构特点,有的虽为三间四柱式,却只有花板而无明楼。石坊的明楼比较复杂,浮雕镂刻亦极有特色。如果石质坚细,不仅浮雕生动,而且其精细的图案历经数百年也不泯没。

第四类是水泥牌楼。这是近代建筑技术的产物,其数量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增多,但大多数是用于古牌楼的搬迁和加固工程。

第五类是彩牌楼。这是一种临时性的装饰物,多用于大会、庙市、集市的入口处,会期一过即拆除。一般用杉杆、竹竿、木板搭成。顶部安装五彩电灯泡,一眼望去,色彩缤纷。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牌楼已不存在,但是,有些牌楼由于历史悠久,影响很大,至今地名和遗址犹存。

第六类是铜制牌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设计创建中国第一座铜牌坊,高6.1米、宽7米,重近百吨,牌坊雕有莲花等图案,在普陀山进香古道妙庄严路入口处,琉璃的翘角,精致的铜艺,栩栩如生的龙狮、仙鹤雕刻,牌坊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题“慈航普渡“。

另一面由原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题词“妙庄古道”,由国学大师文怀沙撰联“雅颂声共梵音齐远,云和月随法鼓偕宣”,另一面由西泠印社书法家、该牌坊设计建造者朱炳仁撰联“庄严六时苦心苦行尽佛心,妙理三乘古道古来是觉道”。

该铜牌坊的落成,不仅为普陀山风景区又增添了一个精品景点,还掀开了佛国千年进香古道妙庄严路重修工程的序幕。铜制不易损坏,更具视觉效果,也有益于传世保存。

1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电子邮件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