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pg电子下载 > 传统文化 > 插柳、折柳、射柳;柳诗、柳画,中国的“柳文化”

插柳、折柳、射柳;柳诗、柳画,中国的“柳文化”-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作者:留余青来源:网络2023-07-31
插柳、折柳、射柳;柳诗、柳画,中国的“柳文化”

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的岁月苍苍,到“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的千骨别情,再到“远客折杨柳,依依两含情”的似水柔情,“柳文化”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柳,已经伴随了我们中华大地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距今约10500—9700年的河北徐水南庄头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就发现有柳树花粉的存在。而在殷商时期的甲骨卜辞中也有“柳” 的象形文字。

“正月柳稊。稊也者,发孚也。 ”

这是记录于《夏小正》中的,也是记载柳树最早的文献,此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历法专著,经夏纬瑛教授考证此书应该是夏朝末期成书的。这说明,早在夏朝,柳树便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了。

而到了周朝,更是有许多文献记载了柳树的存在,甚至包括了柳树的栽种。

“以土会之法,辨五地之生。一曰山林 …… 二曰川泽,其动物宜鳞物,其植物宜膏物……”

这句话记载于《周礼·地官·大司徒》之中,是论述“土宜之法”也就是土地利用方法的,而在这句话中“膏物”就是杨柳类植物的泛称。

综合以上说明柳在我国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而时间的久远,也让柳树不再只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通植物,而是被我们的先祖赋予了文化的灵魂,形成了独特的“柳文化”,成为了我们中华文化中所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从我们的生活层面,到我们的精神层面,柳文化一直伴随人们左右。在生活层面,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和娱乐活动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美好与活力,而在精神层面,柳更是成为了人们精神与情感的一种寄托。

生活层面

1、植柳

在古代,人们种植柳树一般有三个用途,一是植柳护堤,二是植柳护路,三是植柳造景。

植柳护堤即通过在河边种植柳树来防止河堤崩塌,我国最早记载植柳护堤的是《管子·度地》,

“树以荆棘,以固其地,杂之以柏杨, 以备决水。 ”

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懂得种植柳树来保持水土。

“自板渚引河达于淮海,谓之御河。河畔筑御道, 树以柳。 ”

这句话出自《隋书·食货志》,讲述了在隋炀帝时期便以柳树作为行道树,但历史上最早栽植柳树为行道树的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最后便是植柳造景,即在园林中种植柳树来打造园中美景,我国园林植柳最早是在汉代,比如在《西京赋》中就称汉武帝建造上林苑植柳。

“上林禁苑,跨谷弥阜。东至鼎湖,邪界细柳。掩长杨而联五柞,绕黄山而款牛首。”

2、柳民俗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形成了独有的柳风俗,包括插柳、戴柳、折柳等等。

插柳,直到现在在我国大部分地方,每到清明节时还保持着插柳的习惯,在我国古代,柳被视为圣木,有驱邪避恶的功能。在《齐民要术》中曾记载道:

“正月旦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

即在柳条刚刚发芽的时期,将柳条插在人们自己家的门户上,妖魔鬼怪都不会进入人们的家门。

其次,戴柳同样可以驱邪避毒。而之所以有这样的民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柳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一是柳的崇拜。

而除了插柳与戴柳以外,还有“折柳赠别”、“折柳寄远”的习俗,这主要是因为“柳”与“留”同音,而“丝”与“思”同音,时间一长,折柳就成为了人们表达不舍之情以及想念之情的一种风俗。我们在许多赠别诗中都能找到柳的影子。

3、柳活动

除了上面讲的一些柳民俗与柳种植以外,在我国古代还有许多柳活动,其中就以“射柳”最为出名。

射柳是古代一项重要的竞技活动。《金史·礼 志》曾记载:

“行射柳、击球之戏,亦辽俗也,金因尚之。”

而在宋朝,射柳更是发展成为了军队的一项娱乐活动。那么,这项活动怎么玩的呢?

首先,站在距离柳树一百步远的地方,然后拉弓射击悬挂的树叶即可。这项活动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是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衍生出多种多样的射柳活动。

除了射柳活动,其实还有许多舞蹈也与柳有关,不过各地都不一样,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

总而言之,柳在我们的风俗中总是却少不了的,直到现在,每到清明,我们不都还有插柳的习惯。 因此,从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中我们能看出柳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多样性。

但是,除了生活中对我们的影响,柳文化更多的是渗透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

精神层面

1、柳崇拜

众所周知,在古时人们常常选择一些植物或者动物或者一些世界上不确定存没存在过得生物作为自己部落或种族的崇拜物。

而具有强大生命力以及生殖力的柳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人们崇拜物之一。人们对柳树的崇拜一般分为三种。

一是将柳树视为女性生殖器崇拜物的象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柳树生殖力强大,能够无性繁殖。例如在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用面造个飞燕,柳条串之; 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 ”而其实早在汉朝时期就将柳称为“阴类”(《汉书·睦弘传》),由此可见,柳作为生殖器崇拜已经有很长的历史。

其次,柳还被作为吉祥的象征,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卷中曾经说过:

“三月三日,赐侍臣 细柳圈,言带之可免虿毒”

由此说明,柳在当时是被人为可以治病、驱鬼辟邪的。而人们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其实还是对柳树生殖崇拜的一种转移。

最后一点是人们将柳树视为神的象征,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曾经记载过这样一段故事,当时山东发生了蝗灾,大量的蝗虫向沂县蔓延,是“柳秀才” (柳神)救了该县的庄稼,消灭了蝗灾。从此以后,当地人都要在秋收时祭祀柳神。

总的来说,柳在古时逐渐由神的崇拜转化成了吉祥的象征。

2、柳诗文

说起诗文,这是我们谈到古代文化所绕不过去的一道坎。那么,我们就先从《诗经》开始谈起。

其实,在诗经中出现柳最出名的便是前文中我们粗略提到过的《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兮,雨雪霏霏。”

在这句里,杨柳只是一个单纯的景象而已,以杨柳依依之景与雨雪霏霏之景进行阐述对比从而突出岁月时光的流逝。这时候,杨柳出现在诗里还只是单纯的衬托之景,通俗讲就只是“背景颜色”而已。

但是,到了西汉时期,第一篇柳赋出现了,即西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而等到魏晋时期,咏物诗开始出现,梁简文帝的《折杨柳》成为了历史上第一篇咏柳诗。

杨柳乱成丝, 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 风轻花落迟。

城高短箫发, 林空书角悲。曲中无别意, 并是为相思。

在这首《折杨柳》中,杨柳乱丝是指自己心绪混乱,美好的春日时光更是反衬出自己的孤独与哀伤,全诗以杨柳开篇,以折杨柳抒发了相思之情。从这开始,柳开始在诗中被人们赋予了相思之情。

而在梁简文帝之前,号称五柳先生的陶渊明更是将柳赋予了人格化的魅力。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句话出自《五柳先生传》,陶渊明用柳来自喻自身高尚的品格。

到了大唐时期,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诗句,而在这些诗句中,我们总能看到“柳”的出现。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贺知章的《咏柳》堪称千古绝唱,相信我们大家在读小学的时候都曾经读过。这首诗先讲明柳树的总体形象,然后由柳条再到柳叶,将柳树的华美、飘逸刻画的生动传神。

在唐朝,有太多的诗人以柳入诗,给柳赋予了更多地文化灵魂。

刘禹锡以柳寄情,“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以柳条寄自己的怀念之情,感伤之情。

白居易以柳喻美,“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以柳比喻美丽的女子,即以柳腰之词来形容女子身材的苗条和柔软。

张九龄以柳思乡,“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以柳树来思念自己多年未归的家乡。

而到了宋朝时期,宋朝的大文豪同样喜爱柳树。

欧阳修在扬州担任太守时便亲自在平山堂前栽柳,“手栽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而这颗柳树也沾了下欧阳修的面子被称为“欧公柳”。

而苏轼更是在西湖长提上植柳数株,形成了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而到了清朝时期,小说家蒲松龄在山东淄川满井庄时临泉居住的时候,在泉边宅前植柳数株,并且自号为“柳泉居士”。

由此可见,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柳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以柳抒情,以柳抒怀,以柳自喻。

3、柳绘画

说完诗,我们来谈画。说起以柳入画,根据目前的考证,最早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第一个有迹可循以柳入画的画家是东晋画家顾恺之。

在顾恺之所创作的《洛神赋》图中,柳树是主要背景景物之一。而其后便是南朝时期的“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画中,柳也是主要背景景物之一。(这两件国宝都曾在《国家宝藏》中出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但是,这时候的柳树主要是作为画面的陪衬背景,而不是主要刻画的对象。

后来,在经历过唐朝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柳才渐渐成为了人们主要绘画的景物,而到了宋朝时期,柳树的画法已经及其完备了。在《论画琐言》中曾记载道:

“宋人多写垂柳,又有点叶柳、垂柳不难画,只要分枝得势力耳。点叶柳之妙在树头圆铺处只以汁绿渍出,又要枝梢有迎风摇扬之意,其枝须半明半暗。”

法的完善后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画柳高手,而在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在赵孟頫之后,又有更多的绘画家投入到画柳当中。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画柳呢?

原因有三,一是,柳树是春天的象征,在绘画初春之景的时候,柳是最好的意像。其二便是,柳是生命的象征,在绘画时,柳的加入会给画面增添生命的力量。最后一点就是,柳在画家的眼中是谦逊之美与文雅之美的象征。画家常常以画来自喻。

总而言之,从我们的生活层面到我们的精神层面,柳文化,自古存在,而在未来也依旧存在。

在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个两个的民俗活动,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象征,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它也不只是我们分别的象征物,还是我们情感的寄托与灵魂的写照。

柳,从一种普通的植物而蜕变为流传千年的柳文化,这是历代无数文人浇灌的结果,他们写柳,他们画柳,这源于他们爱柳。

柳从最初的崇拜物到成为文人们所追爱之物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只有在我们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上才可以诞生。

“生殖”、“美好”、“离愁”、“相思”、“友谊”、“坚韧”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柳文化所包含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柳文化的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它会伴随着我们中华文化一步步的成长下去。

参考资料:《中国植柳史与柳文化》关传友

《我国柳树的种植及文化意蕴》 李卉

《柳文化漫谈》常敬宇

© 2010-2030 fengsu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电子邮件联系pg电子游戏官网官方网站

  

网站地图